山不厌高

  • A+
所属分类:旧体诗
摘要

这两句诗的意思是,大山不会满足于它的高大,大海不会满足于它的深广。我像周公吐哺那样求贤若渴,想使天下的人心都向着我。

山不厌高,海不厌深

出处

魏•曹操《短歌行》

原文

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?譬如朝露,去日苦多。慨当以慷,忧思难忘。何以解忧?

唯有杜康。青青子衿,悠悠我心。但为君故,沈吟至今。呦呦鹿鸣,食野之苹。

山不厌高

山不厌高

我有嘉宾,鼓瑟吹笙。明明如月,何时可掇?忧从中来,不可断绝。越陌度阡,枉用相存。

契阔谈宴,心念旧恩。月明星稀,乌鹊南飞。绕树三匝,何枝可依?山不厌高,海不厌深。周公吐哺,天下归心。

注释

厌:满足。

哺:口中的食物。《韩诗外传》说周公“一饭三吐哺,犹恐失天下之士”。意思是说,周公忙于接待天下的贤士,连吃饭也没有时间。“海不厌深”,也作“水不厌深”。

赏析

这两句诗的意思是,大山不会满足于它的高大,大海不会满足于它的深广。我像周公吐哺那样求贤若渴,想使天下的人心都向着我。

这几句诗表现了诗人招贤若渴的心情,这与诗人的政治抱负是一致的。

曹操(155年-220年3月15日),字孟德,一名吉利,小字阿瞒,沛国谯县(今安徽亳州)人,汉族。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文学家、书法家。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,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,对内消灭二袁、吕布、刘表、韩遂等割据势力,对外降服南匈奴、乌桓、鲜卑等,统一了中国北方,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,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。曹操在世时,担任东汉丞相,后为魏王,去世后谥号为武王。其子曹丕称帝后,追尊为武皇帝,庙号太祖。曹操精兵法,善诗歌,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,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,气魄雄伟,慷慨悲凉;散文亦清峻整洁,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,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,史称建安风骨,鲁迅评价其为“改造文章的祖师”。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,尤工章草,唐朝张怀瓘在《书断》中评其为“妙品”。

89zh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