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中秋节的诗词

  • A+
所属分类:旧体诗
摘要

关于中秋节的诗词,自古中秋多佳作 古人常说,对此美景,不可无诗.那么在唐诗宋词里边,最著名的一篇吟咏中秋明月的诗词,是哪一篇呢?

自古中秋多佳作

古人常说,对此美景,不可无诗。那么在唐诗宋词里边,最著名的一篇吟咏中秋明月的诗词,是哪一篇呢?

《水调歌头》苏轼序:丙辰中秋,欢饮达旦,大醉,作此篇,兼怀子由。

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?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?

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。不应有恨,何事长向别时圆。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

苏轼

这一篇千古名作,是苏东坡在中秋之夜酒后抒怀并且思念他的弟弟苏辙而作的。序言里边说了“兼怀子由”。弟弟名叫苏辙,车辙的“辙”。车辙,就是马车轮子轧在土路上边的印迹,所以说“前有车,后有辙”。“辙”也是道路的标志,走路,当然要沿着道路去走,所以说是“必由之路”。因此,弟弟苏辙,名“辙”,字“子由”。古代还有一个名人,孔子的学生,子路。子路,姓“仲”,名“由”,字“子路”,这个苏辙的名字,和子路是一个系列的。

哥哥苏东坡,别号“东坡居士”,名“轼”,字“子瞻”。“轼”是什么东西呢?马车上的横梁扶手。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孔子过泰山侧,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。夫子轼而听之,使子路问之”。孔子乘坐马车,看见人家办丧事,在哭,起立,扶着横梁扶手,这在古代是乘车的一种礼节。马车本来就有高度,站在马车上边,就更高了,所以说“高瞻远瞩”,就是“站得高,看得远”的意思。苏轼和苏辙的父亲是苏洵,有学问,爷仨并列“唐宋八大家”,大概苏洵老爷子取名的时候,祝愿两个公子将来全都成为“有车族”吧,所以叫苏轼、苏辙,结果呢,学富五车。

中秋的来历与嫦娥的故事

那么“中秋节”为什么是“中秋”呢?现代使用阳历,历法叫作“太阳历”,是依据地球环绕太阳公转周期制定的。古代使用阴历,历法叫作“太阴历”,是依据月球环绕地球公转周期制定的。“太阴星”就是月亮。但是中国古代留下来的阴历,也不完全是依据月球公转周期制定的。每一个月,是依据月球公转规律制定的,古人把月亮圆满的这一天安排在十五日,称为“望日”,月初开头称为“朔日”,月末结尾称为“晦日”。月亮环绕地球公转一周,大约是29天半,没有办法形成每个月30天乘以12个月等于360天,所以“大建月”30天,“小建月”29天,一年少于360天的日子,攒起来安排闰月,19年闰月7次。因为“大建月”和“小建月”相对于月球公转周期的29天半,总是赶前错后,所以有时候月亮是“十五不圆、十六圆”。地球环绕太阳公转一周,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,也不是正好360天。地球公转一周的轨迹称为“黄道”,平均分为24段,也就是二十四节气。所以每逢交节气,不仅说明是哪一天,还要说明是几时几分几秒,就是地球运行到了那个二十四分之一位置的时间。就说“立秋”吧,不是有一句俗语“早立秋,冷飕飕,晚立秋,热死牛”吗?

嫦娥奔月

中国的阴历,在气象学称为“阴阳历”。一年的二十四个节气服从太阳,十二个月的“朔、望、晦”服从月亮。古人把一年12个月分为四季,每个季节三个月,开头那个月称为“孟”,中间称为“仲”,末尾称为“季”。例如七、八、九这三个月为秋季,七月称为“孟秋”,八月称为“仲秋”,九月称为“季秋”。秋季也叫“三秋”,所以王勃《滕王阁序》说是“时维九月,序属三秋,潦水尽而寒潭清,烟光凝而暮山紫”。《诗经·王风·采葛》也说“彼采葛兮,一日不见,如三秋兮”。那么“仲秋”八月的十五日,也是秋季三个月里边,居于中间的那个月,居于中间的那一天,所以叫“中秋”,也就是秋季三个月90天的正中间。

“月到中秋分外明”。因为秋高气爽,空气澄明,能见度高,人们就可以看见月亮里边有很多东西。比如吴刚、玉兔、嫦娥。嫦娥本来叫什么呢?

答案是“姮娥”。汉文帝名叫刘恒,于是仙人也要为皇帝避讳,姮娥被改称为嫦娥。“恒”、“常”,是近义词,“恒心”,也就是“常性”。“三国名将勇,首推赵子龙”,常山赵子龙,大家都知道。其实看看《三国演义》第九回,赵云首次出场,救了公孙瓒,自我介绍说我是“常山真定人也”。“常山”以前是“恒山郡”,“真定”后来是“正定县”,清朝因为雍正皇帝胤禛避讳,改称为“正定”。真定的名人还有南越国王赵陀,《岳阳楼记》“先忧后乐”的范仲淹。

汉代道教影响逐渐扩大,许多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仙人物都被归入了道家系列,西王母也成为道教中的神仙。《淮南子》记载,后羿到西王母那里求来长生不死之药,后羿妻子嫦娥偷吃仙药后,飞升上天到了月宫,住在广寒宫里。这就是嫦娥奔月的故事。广寒宫,这个名称听着就寒冷,而且孤独。所以苏东坡先生说是“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”。

《嫦娥》李商隐

云母屏风烛影深,长河渐落晓星沉。

嫦娥应悔偷灵药,碧海青天夜夜心。

老北京的广寒宫

老北京有没有广寒宫呢?

琼岛

答案是北海琼华岛山顶上原来有一个“广寒殿”,就在白塔的位置。金国夺取了北宋淮河以北的半壁江山之后,于1153年将国都由上京会宁府(在今黑龙江省阿城市)迁至今北京广安门一带,即金中都大兴府。还保持着昔日游猎生活时期寄情山水之风俗的金国皇帝金世宗,于1163年在绮丽奢华的金中都的东北郊外建造了一座有山有水的皇家行宫——太宁宫。其地,即今天的北海公园一带。其山,即今天的琼华岛白塔山。其水,即今天的北海和中海(南海是明代开挖的)。琼华岛山顶上的白塔,建于清朝顺治八年,以前在山顶是一座广寒殿。到了元朝,元世祖忽必烈皇帝每年冬夏均在大都和上都两城交替居住。在大都皇宫落成之前,忽必烈就住在琼华岛上,并将山顶的广寒殿作为召见百官的正殿。《元史·世祖本记》有这样的记载:“至元二年(1265年)十二月,渎山大玉海成,敕置广寒殿”。这座被元世祖忽必烈下令陈设在广寒殿的“渎山大玉海”,至今仍保存在北海公园团城,其制成时间比元大都的始建时间至元四年还要早两年,距今已有740余年,堪称是见证北京古城历史的镇城之宝。元末陶宗仪所著《南村辍耕录》记述:“广寒殿在山顶(指琼华岛上的小山,元代名为万寿山),七间,东西一百二十尺,深六十二尺,高五十尺……中有小玉殿,内设金嵌玉龙御榻,左右列从臣坐床。前架黑玉酒瓮一,玉有白章,随其形刻为鱼兽出没于波涛之状,其大可贮酒三十余石”。这里所说的“黑玉酒瓮”,就是用整块墨玉雕成的渎山大玉海。明代沈德符所著《万历野获编》记述,万历七年(1579年)五月初四日,广寒殿因年久失修倒塌,在大梁上发现了120枚铸有“至元通宝”字样的金钱,万历皇帝还将数枚金钱赏赐给他的老师大学士张居正。

金朝皇帝金章宗,有一次和李妃在琼华岛赏月,金章宗随口说了一句上联:“二人土上坐”,李妃的下联脱口而出:“一月日边明”。这副对联里边的学问大了。现在北海团城上边还有一座承光殿,“承”什么“光”?月光。

月亮中的那些景色

月亮里边还有些什么东西呢?现分析一首李白的诗。

《古朗月行》李白

小时不识月,呼作白玉盘。又疑瑶台镜,飞在青云端。

仙人垂两足,桂树何团团。白兔捣药成,问言与谁餐?

蟾蜍蚀圆影,大明夜已残。羿昔落九乌,天人清且安。

阴精此沦惑,去去不足观。忧来其如何,凄怆摧心肝。

这一首诗提到了羿射九日、仙人、桂树、蟾蜍、白兔,月亮里边东西真不少。古代有五帝,依次是黄帝、颛顼、帝喾、尧,舜。《淮南子》记载,到了尧统治的时候,有十个太阳一同出来。灼热的阳光晒焦了庄稼,花草树木干死,人民食物短缺。还有猰貐(讶雨)、凿齿、九婴、大风、封豨、修蛇这些猛兽祸害人民。于是尧派遣后羿去为民除害,干掉了这些猛兽。

篆文暮

关于月亮的形成,有一个神话故事。说是遥远的东方,有一棵扶桑树,树叉上边落着十只金乌,每天轮流有一只金乌飞出来东升西落,就是太阳。但是有一阵子,十只金乌一起出来飞行,造成气候过热,成为旱灾。后羿为民除害,射死了八只金乌。第九箭,因为疲劳,没有射中,第九只金乌吓得出冷汗,失去了热力,只留下微弱的光泽,再也不敢白天出来,成为了月亮。第十只金乌,害怕极了,落到地下,藏进了一堆草丛,再也不敢出来了。但是黑暗和寒冷也是灾害,于是人们请公鸡去叫金乌出来。公鸡保证人们不会再伤害这最后一只金乌,于是每天早上,只有公鸡可以叫太阳出来。而金乌的救命恩人,那个草丛,就是“死不了”,亦即“太阳花”,太阳回报草丛:我不会晒死你。篆字的“暮”,就是“日”钻进了草丛。

吴刚

月宫中的吴刚,见于唐代段成式《酉阳杂俎·天咫》:“旧言月中有桂,有蟾蜍,故异书言,月桂高五百丈,下有一人常斫(卓)之,树创随合。人姓吴名刚,西河人,学仙有过,谪令伐树”。李白的诗说“仙人垂两足,桂树何团团。白兔捣药成,问言与谁餐”?半个月亮的时候,只能看到月中仙人的两只脚,等到月圆时候,就可以看见仙人的全身了。这个仙人就是吴刚。

至于蟾蜍,说是当它吞食月亮的时候,就会发生月蚀。还说蟾蜍是玉兔捣药的助手。月亮里的玉兔,最早见于屈原的《天问》:“夜光何德,死则又育?厥利维何,而顾菟在腹”?玉兔在月亮里边干什么?忙着捣药。捣成了仙药给谁吃?李白说不知道。因为已经登月的生物,全都成了神仙,不需要吃药了。《乐府诗集·相和歌辞九·董逃行》歌词:教敕凡吏受言,采取神药若木端。白兔长跪捣药蛤蟆丸。奉上陛下一玉柈(盘),服此药可得神仙。蛤蟆负责把玉兔捣的药做成药丸,可见蛤蟆是玉兔的助手,二位合作,在月宫里边开办了同仁堂分号。

玉兔是男的?女的?兔爷当然是男的了。可是《西游记》说玉兔在天竺国冒充公主,抛彩球招亲,要与唐僧结婚。玉兔和孙悟空打仗,拿的是捣碓杵子,还说:仙根是段羊脂玉,磨琢成形不计年。广寒宫里捣药杵,打人一下命归泉。孙悟空正要打死玉兔之时,忽然太阴星君带着姮娥仙子下凡,说这个妖邪“是我广寒宫捣玄霜仙药之玉兔也”。“那国王之公主,也不是凡人,原是蟾宫中之素娥。十八年前,她曾把玉兔打了一掌”。由此说来,玉兔是一个女孩。

《霜月》李商隐

初闻征雁已无蝉,百尺楼台水接天。青女素娥俱耐冷,月中霜里斗婵娟。

清代中秋祭月

清朝雍正、乾隆时期的北京大兴县人潘荣陛《帝京岁时纪胜》写道:十五日祭月,香灯品供之外,则团圆饼也。雕西瓜为莲瓣,摘葡萄叶作桫椤。香果、蘋婆、花红、脆枣、中山御李、豫省岗榴、紫葡萄、绿毛豆、黄梨、丹柿。云仪纸马,则道院送疏,题曰“月府素曜太阴星君”。至于先丁后社、祭享报功、众祀秋成,西郊夕月,乃国家明禋之大典也。

以上说的是居家宅门祭月,国家大典祭月的场所,是在哪里?答案是月坛。那么清代帝王究竟如何祭月呢?

清朝光绪三十二年(1906年)北京旗人富察敦崇《燕京岁时记》记载:京师之曰“八月节”者,即中秋也。每届中秋,府第朱门皆以月饼、果品相馈赠。至十五月圆时,陈瓜果于庭以供月,并祀以毛豆、鸡冠花。是时也,皓魄当空,彩云初散,传杯洗盏,儿女喧哗,真所谓佳节也。惟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,故京师谚曰:男不拜月,女不祭灶。月光马,就是月亮神的画像。富察敦崇写道:京师谓神像为神马儿,不敢斥言神也。月光马者,以纸为之,上绘太阴星君,如菩萨像,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。人立而执杵,藻彩精致,金碧辉煌,市肆间多卖之者。长者七、八尺,短者二、三尺,顶有二旗,作红绿色或黄色,向月而供之。焚香行礼,祭毕与千张、元宝等一并焚之。

清初的潘荣陛和清末的富察敦崇都提到了中秋节的兔爷:每届中秋,市人之巧者,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,谓之“兔儿爷”。有衣冠而张盖者,有甲胄而带纛旗者,有骑虎者,有默坐者。大者三尺,小者尺余。千奇百状,集聚天街月下,市而易之。灯火荧辉,游人络绎,焦包(爆糊)、炉炙,浑酒罇筛,烤羊肉、热烧刀,此又游人之酌具也。老北京有一句话:“崇文门外花儿市,是兔爷的老窝”。看了富察敦崇的《燕京岁时记》才知道,原来八月初一日是灶王爷的生日,花儿市的灶君庙有三天庙会。可想而知,临近中秋节,这个庙会大批供应兔爷,就成了兔爷的老窝。据说兔爷是老北京特有的,外地不请兔爷,也不知道兔爷。我的朋友张毓隽先生,外号“胡同张“,他在卢沟桥宛平城里开办了老北京胡同博物馆,他自己做的兔爷,有一个人那么高。我还有一个朋友张忠强先生,在琉璃厂东街开办了泥人坊,他自己做的兔爷,就像书上写的,七大八小、文官武将,五光十色,应有尽有。

中秋的月饼

月饼象征团圆《燕京岁时记》说,中秋月饼,以前门致美斋者为第一,他处不足食也。至供月月饼,到处皆有,大者尺余,上绘有月宫蟾、兔之形。有祭毕而食者,有留至除夕而食者,谓之团圆饼。吃月饼的时候,还有一种游戏,称为“卜状元”,是把月饼切成大小不等的块,叠成宝塔状,最大的放在下面,称为状元,其次称为榜眼,再次称为“探花”。而后家人掷骰子赌赛,谁掷出的点数多,即为状元,赢取大块的,依次为榜眼、探花,边吃边玩。朋友聚会赏月,还要分为“文玩”与“武玩”。文玩是举办月光宴会,大家作诗猜谜,武玩则是到湖边赏月,或在四合院中放置水缸,欣赏月亮的倒影,并向水面投掷石子以搅乱月影,待其平复,称为破镜重圆。

月饼

供全家人分享的团圆饼,尺寸比较大,末代皇帝溥仪赏给总管内务大臣绍英的一个月饼,直径约二尺许,重量约二十斤。大月饼按照家庭成员人数切开,即使不能回家团聚的成员,也要为他保留,等候过年时节家人团聚,拿出来再续团圆。关于团圆这个话题,最著名的诗人李白、杜甫都有吟咏,代表作诗篇如下:

《月下独酌》李白

花间一壶酒,独酌无相亲。举杯邀明月,对影成三人。

月既不解饮,影徒随我身。暂伴月将影,行乐须及春。

我歌月徘徊,我舞影零乱。醒时同交欢,醉后各分散。

永结无情游,相期邈云汉。

《月夜忆舍弟》杜甫

戍鼓断人行,边秋一雁声。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。

有弟皆分散,无家问死生。寄书长不达,况乃未休兵。

“李杜文章在,光焰万丈长”。让我们再来看看老百姓的童谣是怎样唱的:《童谣》月亮光光,骑马燃香。东也拜,西也拜,月婆婆,月奶奶,保佑我爹做买卖。不赚多,不赚少,一天赚仨大元宝。

中秋的水果

中秋节吃月饼,又叫团圆饼,是象征着团圆。中秋节吃石榴、葡萄、柿子、香瓜或是西瓜,又是象征着什么呢?

石榴,古称“海榴”,海外传来的。葡萄,在汉朝称为“蒲陶”,可见也是一个外来语。《史记·大宛列传》写道:“大宛在匈奴西南,在汉正西,去汉可万里。其俗土著,耕田,田稻麦。有蒲陶酒,多善马,马汗血,其先天马子也”。“宛左右以蒲陶为酒,富人藏酒至万余石,久者数十岁不败(XO)。俗嗜酒,马嗜苜蓿。汉使取其实来,于是天子始种苜蓿、蒲陶肥饶地。及天马多,外国使来众,则离宫别观旁,尽种葡萄、苜蓿极望”。天马、葡萄、苜蓿,在汉朝都是帝国强盛的标志,所以成为了海马葡萄铜镜的纹饰。

在民间,石榴、葡萄,以其多子,成为吉祥象征。《帝京岁时纪胜》说,中秋果品,“最美者莫过葡萄,圆大而紫色者为玛瑙,长而白者为马乳,大小相兼者为公领孙。又有朱砂红、棠棣黄、乌玉珠等类,味俱甘美。又说,盖柿出西山,大如碗,甘如蜜。柿子,寓意事事平安。

西瓜,也是从西域传来的。中国原产的瓜,是甜瓜,就是香瓜。譬如说,《红楼梦》第一百零九回,贾宝玉失落了通灵宝玉以后,贾母给了贾宝玉一块祖传的玉玦,“那玉有三寸方圆,形似甜瓜,色有红晕,甚是精致。如果是“形似西瓜”,那就不是玉玦,而是玉璧了。尺璧为宝,苍璧祭天。春秋时期的齐国还有“瓜代”的典故。

瓜瓞绵延逛胡同,看门墩,有的门墩雕刻着瓜,有的还带着一段瓜秧,有的还落着蝴蝶,寓意“瓜瓞绵延”,祝福子子孙孙绵延不绝。瓜子还有多子的象征。“瓜瓞”,典出《诗经·大雅·绵》这篇诗。“瓞”,读音“蝶”,古人说“瓜之族类,本有二种,大者曰瓜,小者曰瓞”,可见“瓞”是小的瓜。古人说的瓜,不是指大西瓜,西瓜传入中国较晚,主要指甜瓜,也就是北京人说的香瓜。以前读《史记》,方士忽悠汉武帝:我在海外遇见神仙,赐我食仙枣,大如瓜。心想大如西瓜的仙枣,如何食得动呢?后来才知道,仙枣大如香瓜,这还差不多。再后来,有文章说那个仙枣就是墨西哥的仙人掌果。近几年,市场上也有了仙人掌果,鸡蛋大小,青色的,没有什么味道。《史记·萧相国世家》:“召平者,故秦东陵侯。秦破,为布衣,贫,种瓜于长安城东。瓜美,故世俗谓之东陵瓜”。这个也是香瓜。《诗经·大雅·绵》这篇诗,是歌颂周文王的祖上古公亶父迁移到新的地方开基创业、建立宫室,发展生产的业绩。头二句说:绵绵瓜瓞(大瓜小瓜蔓延不绝),民之初生(周人早先开创了基业)。

89zh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