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是冤家不聚头

  • A+
所属分类:散文诗
摘要

作者借助了俗语生动形象的特点表现了宝、黛二人既互相体贴关心,又不时产生“求全之毁”、“不虞之隙”、求亲反疏的复杂心理。

不是冤家不聚头

注释

出自《红楼梦》第二十九回。

其大意为矛盾着的双方有时却偏偏碰在一起。

赏析

宝玉和黛玉为张道士提亲的事怄气,宝玉砸玉,黛玉”剪穗”,贾母急的抱怨说:“我这老冤家是那世里的孽障,偏生遇着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,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。真是俗语说的,‘不是冤家不聚头’。二人听了,好似参禅一般,都低头细嚼此话的滋味。”

不是冤家不聚头

不是冤家不聚头

作者借助了俗语生动形象的特点表现了宝、黛二人既互相体贴关心,又不时产生“求全之毁”、“不虞之隙”、求亲反疏的复杂心理。同时也阐发了人类爱情两面性的复杂内涵。从“冤家”看,双方的关系是尖锐对立,矛盾冲突的,但它具有多义性,在亲密爱人之间就具有了亲昵喜爱的含义。

确实,在爱情的进程中,双方不仅有热烈的吸引,充满了甜蜜的欢歌笑语,也有心灵之间的互相试探,揣测,龃龉,正如宝黛二人“原本是一个心,但都多生了枝叶,反弄成两个心了”,所以对对方既有爱又有“恨”(恨不知心〕,那么“冤家”含义就丰富了,也正因为这俗话表义的含蓄深刻,所以能使宝、黛二人犹如参禅以至潸然泪下,这说明了曹雪芹能细腻把握人物心理情绪的变化,熟练而准确地运用俗语表现出来,既生动形象又通俗易懂,读后深感妙哉。

曹雪芹(约1715—约1763),名沾,字梦阮,号雪芹,又号芹溪、芹圃,清代著名小说家。清代著名小说家曹雪芹是汉族旗人,他出身于一个“百年望族”的大官僚地主家庭,因家境衰落而饱尝人世间的辛酸,曹雪芹的曾祖母孙氏曾做过康熙的奶妈,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。从康熙二年至雍正五年,曾祖曹玺、祖父曹寅,父亲曹顒、叔父曹頫,相继担任江宁织造达六十多年之久。织造是专为宫廷采办丝织品和各种日用品的官职,官阶虽不高,但是非皇亲不能充任。曹雪芹素性放达,曾身杂优伶而被钥空房。爱好广泛,对金石、诗书、绘画、园林、中医、织补、工艺、饮食等有研究,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,历经多年艰辛创作出极具思想性、艺术性的伟大作品《红楼梦》。

89zh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