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

  • A+
所属分类:唐诗
摘要

这首诗在语言上很有特色,多用方言俗语及双声词、象声词、叠字等手法,使语言生动活泼而富有形象感。在描写上,注意景物之间的配合,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。清•查慎行曰:“先生七绝,有意别开蹊径,他人学之,非俗则涩矣。”(《杜诗集评》卷十五)

原文

江畔独步寻花(七首选三)

稠花乱叶裹江滨

稠花乱叶裹江滨,行步欹危实怕春。

诗酒尚堪驱使在,未须料理白头人。

黄四娘家花满蹊

黄四娘家花满蹊,千朵万朵压枝低。

留连戏蝶时时舞,自在娇莺恰恰啼。

不是爱花即欲死

不是爱花即欲死,只恐花尽老相催。

繁枝容易纷纷落,嫩蕊商量细细开。

注释

江畔:即浣花溪畔。独步:一人漫步。寻花:即赏花。

稠花乱叶:花开得很繁盛,裹:指夹岸皆花,裹乃俗语。

欹危:歪歪斜斜。欹,同“”。

尚堪:还可以。在:犹得,当时俗语,意谓还能吟诗饮酒。

料理:照料,照顾。白头人:杜甫自谓。

黄四娘:杜甫的邻居。娘,唐代对妇女的尊称。蹊:小路。

留连:盘桓不忍离去。

恰恰啼:正好叫唤起来。恰恰,唐时方言。

即欲死:犹言连性命也不顾。

只恐句:此句可为“怕春”的注脚。

繁枝:指盛开之花。

嫩蕊:指含苞待放之花。商量:犹言花解人语。

赏析

这组诗当写于上元二年(761)春杜甫定居草堂后。这时,诗人的心情也稍稍安定下来,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,诗人来到江畔,独自漫步,边赏花边吟诗一连写了七首绝句。“七首共成章法,而历一境又换一意,则每首亦自成章法也。”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七幅优美的春光图,这儿只选了其中的第二、第六、第七幅供欣赏。

第二首写诗人初至江畔,看到繁花似锦,把整个江岸都给覆盖上了。诗人徜徉在花丛中,步履缓慢,摇摇晃晃,看到如此美好的春光,心里又有点害怕,怕失去春光,但谁能留住春天呢?“怕春”是反语,爱之甚则怕,这是常人心理。谁说我老了呢?我还能吟诗、饮酒,我还要尽情地享受这美好的春光,不需要别人照料我。诗中“裹”、“怕”二字用得奇妙,可谓一字生辉。

第六首写黄四娘家之花。黄四娘是杜甫的近邻,诗人有雅兴专到她家赏花,只见农家院的小路上开满了各种鲜花,拥拥挤挤,把花枝都给压弯了。沁人的花香引来成群彩蝶,在花丛间飞来飞去,翩翩起舞,好像不愿离开这醉人的花香。黄莺此时也赶来凑热闹,它用那婉转的叫声给人助兴。这就构成了一幅明丽的游春图,图中花鸟蝶各显其能,供人赏玩。若只写花,没有鸟和蝶,则大煞风景。第七首是末章总结,写惜花之情。诗人先表白自己,我爱花不是爱到连性命都不顾的程度,我只是怕花开完了,人也会随着百花的凋谢而变得衰老。越是开得鲜艳的花,越容易凋谢,别看今日繁花似锦,光艳夺目,明日就会落红满地,一片凄凉。所以,我想和花儿商量一下:你不要一下子都开完,你要细细地开,分期分批地开,让我赏花的时间更长一点,好不好?“商量”一词用得真是妙极,诗人竟然与花谈起心来,好像花能解人语。这种悲老惜少的心情表达得含蓄而婉转。

这首诗在语言上很有特色,多用方言俗语及双声词、象声词、叠字等手法,使语言生动活泼而富有形象感。在描写上,注意景物之间的配合,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。清•查慎行曰:“先生七绝,有意别开蹊径,他人学之,非俗则涩矣。”(《杜诗集评》卷十五)

杜甫(公元712–770)字子美,唐代诗人,汉族,河南巩县(今郑州巩义)人,世称杜工部、杜拾遗,自号少陵野老,是我国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为国为民,人称:诗圣,世界文化名人,与李白并称“大李杜”(“小李杜”是指李商隐和杜牧)。杜甫祖籍襄阳(今湖北襄樊市),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,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,杜甫曾任左拾遗、检校工部员外郎,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、杜工部。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,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、政治黑暗、人民疾苦,他的诗被誉为“诗史”。杜甫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诗艺精湛,被后世尊称为“诗圣”。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,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,比如“三吏”和“三别”,并有《杜工部集》传世;其中“三吏”为《石壕吏》《新安吏》和《潼关吏》,“三别”为《新婚别》《无家别》和《垂老别》。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,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,对后世影响深远。

89zhe